中国鱼雷快艇
鱼雷快艇目标小,易隐蔽,航速极高,可近50节,有利于奇袭。最重要的是鱼雷有超乎寻常的巨大杀伤力。那时候的鱼雷有效射程只有七八海里,经常要通进到5海里以内才能突击成功,等于是近身肉博或是海上拼刺刀的打法。而“刺刀见红”是我军的老传统,靠着这种不要命的近身拼博精神,小艇照样可以击沉大舰。50年代的人民海军只有一艘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德制鱼雷艇,“岳253°号,起义后该艇被命名为“海鲸”号,但没有可用的鱼雷,只能当巡逻艇使用,这显然不行。但又不会造鱼雷快艇,1950年只能先从苏联购艘P4型鱼雷快艇。这是一种铝制快艇,排水量仅为19吨,两台柴油最高航速46节,装有两具450毫米口径的鱼苗发射管。鱼雷快艇的主机寿命很短,高速机尤甚。
这批苏联鱼雷艇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主机用的是美国的“派卡特”型汽油机,这种主机使用500小时后就要进行大修,修完后还能再用300小时,然后…然后只能报废。美国人是财主,我们可没那么多钱。检测发现,这批鱼雷艇的主机都临近大修期,剩余寿命最多的为160小时,最少的仅有64小时。这点时间连训练都不够用。为延长鱼雷快艇的使用寿命,我海军决定将原来的汽油主机换装成M50高速柴油机,沪东造船厂接到抢修鱼需快艇的任务后,参加抢修的人员达300多人。其中一位蒙古族女技术员萨本茂先后完成了64项科研项目与技术革新,使我国的舰艇维修技术有了质的突破。萨本茂的叔祖父是前清海军名宿萨镇冰,
编辑
发动机和螺旋桨之间连接的是一根尾轴,高速运转下尾轴特别容易出现腐蚀。制造尾轴的材料是特种不锈钢,这玩意儿造不出来,买又没有那么多外汇,再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关键零部件也不能老靠买啊。磨坏一根换根也太浪费,为什么不逆向思维,给它包上一层东西,让它少点磨损呢?萨本茂思考后,带领攻关组转变攻关方向,通过对多种材料配方进行分析、比较终于找到一种最佳方案,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世界上第一根玻璃钢尾轴诞生了。“简单说就是在普通钢外面包敷玻璃钢以取代特种不锈钢,从而解决尾轴腐蚀问题。看着简单,当初做起来可费了大劲这种办法使尾轴寿命比不锈钢尾轴的寿命提高了10倍以上,被民用船舶采用后,大大节省了成本问题
编辑
当时舰船上的高速内燃机连杆轴瓦常常出现“咬死”或“烧焦”现象,造成停航,萨本茂认为,如果轴瓦能镀上一层固体润滑剂,减少摩擦的同时就会延长使用寿命基于这样一种推论,她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检索出“铟”是最理想的材料。但铟”是国内外市场上最为紧缺的材料,太昂贵的东西我们用不起。变通一下吧。又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她研制出的“镀钾溶液”投入使用,使舰船的在航率大为提高以后的40年里,她又先后完成了固体乙烷清净剂、乙烷瓶填料、潜艇测氢仪器校正、水船水舱涂料、推进器安装用胶黏剂代替人工拂刮、铝壳快艇上包敷氯丁橡胶、舰船管子的化学清洗、柴油机铝活塞积炭清洗剂、电制镀铅锡合金溶液等多项发明和科技成果,在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她一个人独得了三项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奖,被誉为中国海军中的“居里夫人”。海军政委李耀文上将亲笔题词:“呕心沥血四十年,硕果累累献海防。
编辑
1954年,我国又仿造了更先进的P6型鱼雷快艇。P6艇和P4艇的差别是鱼雷管由2根增加到4根。有了P6艇,海军如虎添翼,愈发凶猛,三十几艘鱼雷快艇几乎就是人民海军20世纪50年代水面力量的顶尖火力了,海军仅有的那几艘苏援护卫舰轻易舍不得用,那是看家的宝贝,浙东沿海地区的制空权不在我们手里,这种情况下,一旦受损,无法补充,只能依靠小艇周旋,凭借官兵的勇敢和机智,采用暗处设伏、伺机而动、突然杀出、打了就跑等战术,却屡建奇功。这种战术实际上就是游击战的海上翻版,陆军出身的人民海军打起仗来就更得心应手,1955年1月10日23时,击沉“灵江”号巡逻舰,这大概是世界海战史上被鱼雷击沉的吨位最小的一艘军舰。人民海军做到了鱼雷快艇由于防护力薄弱、远航难和靠近敌船不易等天生弱点,因而在世界海战史上战绩不多,像我军这样连续获胜实为罕见,简直是打神了,最初对台海战中,基本都是我方“小艇打大舰”,人民海军已经把手中的老旧装备发挥到了极致,神勇矫健、轻巧威风的“海”成为那个时代海军的形象,
这些小艇活动半径只有几十公里,风浪超过五六级时又不能出海,后来海军技术特别是雷达、夜视器材不断发展,小艇想隐蔽地快速接近大舰就变得更为困难。小艇没有雷达,缺少大功率电台暗夜作战几乎是“又聋又瞎”,很难再发挥出更高的作战水平,七十八年代后绝大多数鱼雷艇都相继退出了现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