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一些煤矿短期内可能会大范围、大幅度地抢产量,也可能出现一些降低安全条件、放松监管的情况价格高还可能引发一些准备关闭的煤矿还要搞一次‘最后的疯狂’,乃至于一些已经关闭的煤矿也可能出现‘死灰复燃’的情况”在近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宋元明表示,年底事故高发、能源保供高峰、灾害天气多发“三期”叠加,安全风险加剧。
对此,“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具有增产潜力的煤矿尽快释放产能,在保供的同时也要加大对违法违规煤矿的打击力度”既要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也要追求高效高质开采——随着形势变化,煤炭行业面临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警惕短时可能存在的隐患,更要加强安全高效的长效发展机制。
目前,哪些短板有待补齐?实现安全高效生产才能做好兜底保障“从产能结构看,我省矿井平均产能达到130万吨/年左右,年产120万吨及以上大型煤矿数量、产能分别占全省的28%和66%,小型煤矿数量、产能占比仅为8%和2%。
”据山东省煤炭行业协会相关人士介绍,“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关退煤矿93处,化解过剩产能6460万吨布局和结构的优化,让该省煤炭资源开采逐步向安全高效矿井集中,这也是煤炭工业走向集约化生产的一个缩影作为我国先进产能的主体,安全高效矿井在兜底保障中作出突出贡献。
记者了解到,安全生产、综合单产、原煤工效、机械化程度、生态环保等多项指标,共同考验着一个矿井的发展水平“截至2020年,全国共建成安全高效煤矿973处,其中有595个百万吨采煤队这些煤矿平均产能达到265万吨/年,是全国平均产能的2.4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举例,神东煤炭集团的上湾煤矿8.8米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就创下装机功率、采高、设备总重量、回采工效四个世界第一在采掘环节的基础上,安全高效理念进一步延伸神东煤炭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智能化应用,配套的上湾选煤厂电力消耗减少8%以上,日均生产时间缩短1小时,煤质稳定率由83%提至95%。
预计到2022年底,11个选煤厂将全部实现智能化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总经理赵永峰看来,安全高效发展思路也是顺应降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形势下,围绕煤矿智能化无人化是必然趋势,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清洁低碳是必然要求。
推进煤炭行业动力、效率、质量变革,实现煤炭开发利用全过程、全要素高质量发展,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可靠保障”3500余处120万吨以下矿井待提升截至去年底,我国约有煤矿数量4700处。
相比之下,安全高效矿井比重不足1/4“安全高效煤矿相对数量还不多,为继续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也说明这些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孙守仁坦言孙守仁表示,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在变,安全高效矿井随之向资源条件好、运输条件优、开采成本低的地区和企业集中,导致发展不平衡问题越发严重。
“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安全高效煤矿数量占到全国的92.1%,而贵州、云南、新疆等产煤省(区),湖南、四川等赋存条件较差的地区,数量寥寥无几除了大型矿井,全国还有3500余处120万吨以下煤矿,安全高效矿井的占比不足10%,综合单产和原煤工效仅为安全高效煤矿平均单产和工效的36.6%和68.14%。
”受此影响,部分矿井安全高效发展的难度较大“公司80%以上煤炭资源处于新疆、云南等偏远地区,资源禀赋差,地质条件复杂,单井规模小于300万吨/年的矿井占比50%,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制约因素多”华能煤业公司负责人表示,加上开采强度、深度加大,煤与瓦斯突出、冲击低压、顶板水患等典型灾害日益突出,防治技术难度明显增大,提升重大灾害治理能力是关键。
孙守仁还列举了一组数字:在“2020中国能源企业创新能力百强榜”中,电力企业48家,煤企仅13家“近几年,安全高效煤矿单产、单进、工效等重要指标的统计数据基本持平,要打破瓶颈,必须在煤矿井巷全断面快速掘进、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智能综采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然而,行业科技引领支撑作用仍显不足企业科研经费投入相对短缺,平均投入强度不足1%,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高技术人才匮乏”让一批现代化矿井成为煤炭工业的主体为支持安全高效矿井,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例如,国家发改委最新修订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明确,内蒙古、陕西、宁夏、新疆4个省区300万吨/年及以上(焦煤150万吨/年及以上)安全高效煤矿,建设生产及采煤技术开发利用,可纳入税收优惠减免范畴。
“我们需要对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有新的认识”孙守仁进一步称,在新形势下,“安全高效”兼顾单产单进水平高、劳动效率高、资源回收率高,以及安全状况好、劳动条件好、经济效益好、环境治理好等多重标准“由此,进一步淘汰或升级落后产能,让一批装备领先、管理精细、效益突出的现代化矿井成为煤炭工业的主体,提高行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孙守仁提出,以安全生产为首要前提,实现从“零死亡”向“零伤害”的跨越,并在供给质量和经济效益上持续发力“系统简单是集约高效的前提优化系统布局、简化生产环节、科学劳动定员,做到采掘协调、均衡生产、系统简单、合理可靠。
建立健全以生产、洗选、运输、检验检测、用户回访为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以质量保市场、保效益、保发展”多位专家一致提出,以智能化为抓手,抢占安全高效发展的制高点“煤炭开发加速向智能绿色低碳升级,加强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以智能化换代推动产业升级再造。
”赵永峰表示,聚焦智能感知与决策的智慧煤矿体系,加快发展煤矿“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孙守仁称,智能化尚处初级阶段,各矿业要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结合煤炭大基地、大矿区、大集团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及先进产能稳步推进建设。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