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孩子们来说,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是什么呢?有的孩子说春节就应该不写作业,因为大人在春节里除了打麻将、吃好吃的、聊闲天、看电视、刷抖音,其他啥正事也不干,那为什么我们小孩非得写作业呢?然而,我这个春节里干了个大事情。
我带着一群孩子们去读《史记》了

史记选我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我和我的学生们认为,春节不是用来虚度的,而是可以在一段相对完整的时间段中,放下俗世的尘务,专心致志地读书,从而积攒可以和时光对抗的力量我们总希望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其实不仅仅是春节,我们人生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希望不要荒废。
好几年前的一个春节,我跟带的几个孩子商量说:“这个春节咱们把《论语》抄一抄吧?”我当时其实没有抱太大希望,也没有特别规定必须完成多少然而春节来的时候,他们全部完整抄了一遍最最重要的是,做完了这项功课后,他们并没有产生此生再也不读《论语》的想法。
今年春节前,她们主动要求寒假读《史记》于是,我就问:“那要不要啃一块硬骨头呢?是硬到《史记》里面可能难度最高的篇目,你们要不要试一试啊?”孩子们同意了我们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不行,孩子不能,其实是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给他们尝试的机会,有没有陪伴着他们去啃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呢?。

试着读一读这段不加标点的《史记》文本,看看你啃得动吗?我带的孩子们能够把《诗经》和《史记》、《尚书》这些原典放一起阅读,并且在阅读时能够提出颇有见地的问题,这并不奇怪,其实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可以做到,只要我们真的给过他们时间,只要我们真的让他们去做。
春节里你在想什么?

我在春节曾经问过学生们一个问题:“过春节的时候你们都想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他想到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什么呢?他说疫情太久了,每天都对着电脑的屏幕,被困在原地,他很压抑所以他觉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这种意境,离我们现代人很遥远,尤其是疫情期间。
有的孩子说他喜欢的是《定风波》里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为什么呢?他说,最近家乡细雨绵绵,可是很多人都只是被雨淋湿了,却不知道在晃荡什么每天从早忙到晚,都在做着重复的事情他不想那个样子,他想像苏轼一样,无论生命中是如何的困厄,他也可以淡看人生,也可以吟啸徐行。

有的孩子说他最喜欢的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他喜欢那个盛唐气象的时代,有那么多优秀的诗人他说如果可以选择,他愿意回到那个时代,在那里重生他愿意做盛唐的一棵草,一块石头,一棵树只要能远远地看到这些,只要感觉到自己跟他们呼吸的是同一口空气,在同一片天空之下,他都会觉得很满足。
还有的孩子说他最喜欢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如此有生命力,他相信,不管是疫情,还是洪水,我们终究都会重新获得力量。这是诗歌带给孩子们的力量。

一位同学的史记作业她是在旅游的时候用宾馆里的纸完成的

另一位同学的史记作业他画出了商王朝的传承谱系,标注出了在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商王爱读书不合群的孩子怎么破?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家孩子很喜欢读书,但是不合群,怎么办呢?有的孩子为了合群,会去跟他同宿舍的同学一块去刷韩剧、打游戏、做美甲、旷课、一起说老师的坏话、一起不完成作业……结果呢?后来,那个孩子再也坐不下来读书了。
他终于合群了,但是他一点也不开心,他不知道那个曾经优秀的自己到底去哪儿了?对于爱读书的孩子来说,面对这个困境,该怎么办?面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谁都有不合群的时候你看看孔子那么厉害的人,我们现在觉得他万世师表,是大成至圣先师。
可是他在周游列国的时候,经常不被人们理解,人家形容他惶惶如丧家之犬,跟着他的只有子路、子贡、颜回寥寥几个学生,而且这几个人也未必跟他有完全一致的想法在《史记》中,孔子曾经问过他的学生,“道不行”他该怎么办呢?子路说,道不行肯定是你的毛病,你需要改正。
子贡说,夫子你的道可以变小一点吗?如果你的期许可以降低一点标准,大家就可以接纳你的道,你的梦想就可以实现,你就可以得到重用了然而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前面的论点是一样的,后面却说,不容也不是你的毛病呀,“不容,然后见君子”。

因此,不合群怕什么呢?我们要相信君子和而不同,就算在读书上没有共同语言,在其他方面还是会有共同语言的,我们不用委屈自己去迁就别人相反地,如果更用功读书的话,你会遇见另外一批更优秀的同学直到有一天,你身边全部都是跟你一样的人。
这就叫做:“德不孤,必有邻”而且,读书不可图快我们在初学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突飞猛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然而此时,你得到的只是观点,而不是方法,不具有根基的力量如果你获得真正读书的能力,你会提问,会思辨这时候的你不会因为想要合群,而急于把你的观点讲给别人听。
观点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观点是怎么来的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光给正确的观念没有用,有用的是这个观念如何生根发芽,长成属于他自己的信仰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个信仰可以陪伴他,长成他喜欢的样子,让他不惧别人的风言风语,让他不惧与众不同。
读书没有用怎么破?我们这个时代只有一个成功的标准,就是挣钱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了?如果拿挣钱为标准,那陶渊明绝对是一个超级失败的人他有钱吗?他还要去找别人讨饭呢,他连自己的孩子都养活不了杜甫也绝对排在失败排行榜的前几名。
哎呦,口袋里有一文钱,要看住,要不然自己就真穷了而且茅屋经常漏水,孩子是被饿死的可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谁能活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长久?谁能获得属于自己力量之外的力量,谁能影响更久远的人?谁又真正地活过呢?谁比陶渊明和杜甫更有光辉呢?。
如果我们从当官发财的角度来说,屈原也是一个失败的人,出身高贵,起点很高,最终却投汨罗江而亡可是李白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与屈原同时代的楚王,无论是他的舞榭歌台还是他的珍宝,全部都没有了可是屈原的辞赋和太阳和月亮一样,光耀千古。

同样的,如果我们以升官发财为标准,以长得帅为标准,以生活安逸为标准,以家里孩子多为标准,司马迁绝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只有一个女儿,官做得很小,生活也不是很幸福那他为啥还要去写这么大部头的书呢?读书后方知,人生只有一个标准是不够的,人只拥有此生是不够的。
我们在书中获得的是生生世世的力量,可以面对世俗的力量当别人告诉你学习成绩不够好的时候,可能你的体育很优秀,可能你的音乐很优秀,可能你的艺术感很强当你高考失利的时候,你也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们这个时代被金钱和成功学蛊惑了,我们的孩子总要一往无前。
然而,更重要的是,无论一个人他是胜是败,他能不能真正的走过此生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这个道理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那当孩子不能一帆风顺的时候,从哪里去寻找力量?我觉得,司马迁可以给他力量,屈原可以给他力量,李白、杜甫、苏轼这些人都可以给他力量。
有人说,苏轼不是无所不能吗?他开得了医院,办得了学校,做得了美食,建得了房屋可是要按我们现在的标准来看,他长得不帅,因为不够瘦他也不够有钱,他之所以能做出红烧肉,就是因为猪肉便宜;他之所以会盖房子,就是因为在贬谪之地没人给他盖房子。
如此看来,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在任何生活中活得熠熠生辉的力量,“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当我们从世俗的评价标准中抽离出来之后,我们可以把人生试图活得像孩子一样,我们的人生才真正开始陶渊明一辈子都像孩子,苏轼一辈子都像孩子,他们眼前永远有着新鲜的世界,他们已经一千多岁了,却眼神澄澈,鲜活如初,可是我们却觉得自己已经很老了,老到跟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的链接,老到不想去过每一个节,所有的节日只想躺平。
逆境是不值得夸赞的,值得夸赞的是,我们从中获得力量,我们超越了逆境,拯救了自己,获得了生生不息的力量文字的力量为什么我们要读这么多有文字的东西呢?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文字都是抽象的,但它是密码,能容纳下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更丰富的想象,能传递古往今来的力量。
当我们去刷抖音、看视频的时候,那是已经被很多人诠释过的但是当我们去看文字的时候,它是静态的你需要把这个文字和你所有的储备链接起来,一点一点的塑造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每一次上课都会强调孩子们吃的第一口特别重要。
我们要吃健康的饮食,难道我们不应该读最有生命力的书吗?难道我们不应该让孩子觉得我们这些典籍是极其有趣的吗?当然了,对于成人来说,我们可能说这个典籍真的是很有力量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关心的是有趣、好玩、我和别人不一样。
如果家长不希望孩子问自己一件事情,问到一半,就说,算了,反正你也不知道这样的话,就和孩子一起去读书吧去看看真实的世界,看看遥远的古中国,体会一下自己活在诗经里,活在楚辞里的感受,体会我们活在脚下的每一片土地上,活在我们经过的尘埃里的感受。
读书让我们能看到阳光,能闻到花香,从无用的诗歌开始,找到通往自由之路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