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19日报道日本《每日新闻》9月17日刊发题为《世界日益阵营化——从G20看国际政治》的文章,作者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西宽。全文摘编如下:
近日在印度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如实反映了国际政治的现状。西方盟主美国的存在感已减弱。美国总统拜登不仅缺席了G20峰会之前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东盟峰会,而且在G20会议上不得不同意印度早早就提出的领导人宣言。关于乌克兰战争,这份宣言删除了去年印度尼西亚G20峰会领导人宣言中点名批评俄罗斯的内容,而使用了更加抽象的表述。
从印度回国的途中,拜登顺道访问了越南,并同意将美越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当然,美国这是看中越南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这一点,但越南是俄罗斯的友邦,也是跟中国一样的共产主义国家,所以这是一种佯装不知的选择。年事已高的拜登令人担忧,加上特朗普有卷土重来的迹象,很难说美国具备值得信赖的领导能力。
通过出台险些难以达成的领导人宣言,印度总理莫迪无疑提升了形象。取得成功的背景是“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政治领域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现实。
然而,印度虽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大量会英语的年轻人才,但目前印度经济只占全球经济的4%左右,缺乏基础设施,农业实施保护主义,要成为世界经济领导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莫迪政府奉行的中央集权制和“印度教至上”政策,则加剧了与穆斯林和南部各邦的摩擦。全球南方国家是很多国家的总称,印度要成为整个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言人还有难度。
在2008年雷曼危机后首次召开的G20峰会上,首先提出的目标就是保护世界经济的整体性,防止全球经济大萧条。15年后的今天,世界似乎正慢慢步入块状化。
西方由于俄乌冲突实施经济制裁和俄罗斯停止燃料、食品出口,并没有导致世界经济完全分裂。有很多全球南方国家没有加入对俄制裁,经济循环在这些地区可以部分维持。在美中关系方面,拜登政府倡导采用“小院高墙”方式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实施精准打击。5月举行的七国集团(G7)广岛峰会就“去风险化”方针达成一致,即控制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切断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尽管如此,以有利于一方的形式实施的贸易限制不一定可行,因为相互报复而使经济壁垒扩大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另外,自特朗普政府以来,作为自由贸易守望者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也一直处于瘫痪状态。
与15年前一样,今天人们依然担心世界发生彻底分裂。由于大国之间的相互不信任和自我中心主义远甚于当时,国际秩序正在明显弱化。(编译/刘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