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而言,马铃薯的茎要复杂得多。马铃薯的茎总的来说有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之分。其中块茎就是土豆,种植马铃薯的目的就是收获块茎。
开花期的马铃薯田间图
1.地上茎
马铃薯的地上茎是由块茎芽眼长出地面的枝条形成的。呈绿色或紫色。茎的高度,一般早熟品种为40-70厘米;中晚熟品种为80-120厘米。
马铃薯茎的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一茎节都可以生根,其腋芽在合适的条件下都能长成一棵新的植株。
2.地下茎
马铃薯地下茎就是主茎的地下结薯部位,地下茎节上每一腋芽都有可能伸长形成匍匐茎。地下茎节数越多,形成匍匐茎数也相应增多。3.匍匐茎
是由地下茎节上的腋芽发育而成,是形成块茎的部位。一般匍匐茎越多,形成块茎也多。匍匐茎的成薯率约为50-70%。
匍匐茎具有向地性和背光性,略呈水平方向生长,入土不深,大部分集中在地表0-20厘米的土层内。长度多数为3-5厘米,短的仅1-2厘米,长的可达30厘米以上。
匍匐茎比地上茎细,但具有地上茎的一切特性,在生长过程中,如遇高温或培土不及时而露出地面,可以转变为地上茎,发生新叶,形成侧枝。而地上茎埋入土内也可转变为匍匐茎。
此图可显示马铃薯的地上茎
4.块茎
块茎其实是一种变态茎,它短缩而肥大,生长在匍匐茎顶端。原来,当匍匐茎顶端停止了极性生长,它的髓部韧皮部及皮层的薄壁细胞分生扩大,并有大量淀粉的积累,从而使匍匐茎顶端膨大就形成了块茎,也就是土豆。块茎具有地上茎的各种特征。
块茎上有许多芽眼,每个芽眼里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未伸长的芽,中央较突出的为主芽,其余的为副芽。发芽时主芽首先萌发,其余的芽一般呈休眠状态,只有当主芽所生的幼苗折断或死亡时,副芽才萌发生长。
块茎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球形、长筒形、椭圆形、卵形及其他不规则形状。
马铃薯块茎的结构如何呢?原来,外面是一层周皮,周皮里面是薯肉。在块茎老化和贮藏过程中,周皮细胞逐渐被木栓质所充实。木栓质具有高度的不透水性和不透气性,所以周皮具有保护块茎防止水分散失,减少养分消耗,避免病菌侵入的作用。这也是土豆耐储存的主要原因之一。
薯肉的绝大部分由皮层和髓部薄壁细胞组成,里面充满着淀粉粒并贮藏着大量的其他养分。在幼嫩的块茎中,其淀粉粒很小,随着块茎增大成熟,淀粉粒也增大,越具有大淀粉粒的块茎,煮熟后皮越容易开裂,薯肉越干沙,味道越适口。
在马铃薯植株的各部分,还含有有毒的茄精(又称龙葵素)。这种物质会对人体和家畜有害。在成熟的块茎中茄精含量很少,但在已萌芽和见光过久的块茎中,则含量增加,主要集中在外皮及幼芽中。块茎露光过久,产生的茄精越多。因此,在储存土豆时,一定要避光、控温,使其不产生绿皮、不让其发芽;在用土豆做菜时,薯肉上绝不能有带绿色的部分。
马铃薯地上茎和匍匐茎、块茎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例如,地上茎经过多次培土,被埋入土中可转化成匍匐茎并形成块茎。
此图显示出马铃薯的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