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种美德,善良的人有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与人为善,既是中华民族的一句古训,也是做人的准则之一。善待他人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修养。
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用自己的认知去评论事物,觉得事事都不完美。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能公平看待吗?心就是一杆秤,欲先称人得先称己。挑人过错,显得自己不够完美;责人短处,自身也有缺陷。一个人的宽容,来自一颗善待他人的心。
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一颗尊重他人的心。一个人的修为,来自一颗和善的心。心不能自私,自私则困。心宽故能受,海宽故能宽。多一些观心自省,与人有路,于己有退。
01
和善之心,共生共荣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意思是:与人为善就是善待他人,善待他人对自己就是为善。此句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译文:学习别人的优点来提高自己善良的品德,就是帮助别人行善,有道德的人最优秀的特征就是帮助天下人行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先生见盲人提着灯笼,百思不得其解,决定问个究竟。盲人说:“天黑了,世人都跟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我想点灯为他们照亮道路。”先生说:“原来你点灯,是为别人啊,太有善心了。”
盲人说:“我是给别人照亮了道路,但也为自己点了灯,在黑夜里,别人也不会撞到我了。”故事到此,令我顿悟。“盲人点灯”好有哲学道理,既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从而能够得出双方共生共荣的结局。
02
和谐共处,相安无事
处世奇书《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留人宽绰,于己宽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
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有许多收获都是无形的,轻易不能发现。学会利益别人,也能利益自己,不要想着别人挣了自己就亏了,只有成就双赢的局面,让彼此都能过得更好。
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你抱有一颗良好的心态,哪怕遇到棘手的事情,不妨冷静下来,深度思考,或者换个角度,总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舒畅。内心和谐的人,再苦难的日子也能绽放笑容;内心失衡的人,再美好的生活也会黯然失色。
很多人的一生,基本都是自己跟别人较劲,比如别人对自己的期待,比如把别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看得太轻。其实一个人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把自己照顾好,能跟自己和谐共处,也能跟别人相安无事。
03
与人为善,于己心安
虽然在善文化熏陶下成长的,然而与人为善非朝夕之事,需要持之以恒,待之以诚。与人为善不是为了听一句感谢,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有时只是为了于己心安。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需要帮助,如果我们帮了,那么很快就忘记了。如果我们能帮却没伸出援助之手,时常想来,是否感到内心不安呢?其实具有善良心质的人,会处处留意,处处想方设法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与人为善,于己心安。
战国时期,孟子给学生上课经常拿子路的例子来教育他们:“子路十分虚心听取别人指出他的毛病与不足,然后加以改正。”从历史上看凡是君子,都是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自己来实行善事,如皆知的舜、禹都是如此君子,他们为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与人为善。
不问付出,只求无愧于心。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于己心安。发自内心的才是人的最终需求,我们常常这样感叹: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结语:
善良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美好品德的基石。善良如春日细雨甘甜滋润,如夏日清风凉爽怡人,如秋日余晖铺金照彩,如冬日暖阳舒适温和。
做一个善良的人,不仅是为了帮助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只有善良的人和有善良行为的人,才能构成我们和谐美好的生活。
与人为善,要有包容的胸怀,要有大海的气度,要有小溪的潺涓。于己为善,给自己一片晴朗,给内心一份安宁,给自己一个喜欢的模样。诚然:善待他人,与己也是为善。